配资界 美俄会晤避开中国,特朗普打定主意不再访华,普京的妥协很有意思
文|冉配资界
编辑|冉
前言原本计划在9月北京举行的美俄领导人会晤,突然提前到了8月,而且地点也不是中国。这事儿乍一看像是行程临时调整,仔细一琢磨,其实暗藏了不少玄机。
要知道,这场“特普会”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就备受关注,本来大家还猜测他是不是要来中国,甚至还可能参加9·3阅兵,结果这下子,提前会面一锤定音,不但访华泡汤,连中国的“露面”机会都被彻底封杀。
那问题就来了:特朗普明确不访华,普京都妥协了,这一连串变化背后,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?对中国来说,又意味着什么?

美俄悄悄谈判,中国被绕开?
这次“特普会”的时间变动绝对不是偶然,克里姆林宫在6月初还对外透露,普京可能在9月来北京,与特朗普在中国阅兵期间见一面。这种安排,不仅带有一定象征意义,也让中国成了看起来不可或缺的“舞台”。
可现实是,风向说变就变。

7月底,美国方面突然官宣:特朗普将在8月的某个时间和普京见面,而且地点不会在北京。这一决定几乎堵死了外界对特朗普访华的所有想象空间。
要知道,从他上任开始,就从没明确说过要访华,只是不断释放模糊信号,吊着大家胃口。现在提前见面,就是在明确传达一个意思:这场会谈,不需要中国在场。
为什么美国要这么做?很简单,这场美俄对话,是一场“战略沟通”,不是表演秀,更不是多边场合的合影时间。
目前,乌克兰战局胶着,俄罗斯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,反而在战场、外交和经济上都承受着巨大压力。
美国和欧洲的援助并没有减弱,而俄罗斯在国际上的盟友却没有实质性帮助。更尴尬的是,印度这个关键“买家”,现在也变得不太稳定。
于是,美国在这个时候出了一招狠棋——对印度商品征收50%的高额关税,其中一半是制裁印度买俄油,另一半是原本就有的贸易基准关税。这表面上打的是印度,实则给俄罗斯一个“间接暴击”。
这时候你再看“特普会”提前就不难理解了。美国不是要搞外交秀,而是趁你病要你命,先在外围打击俄罗斯的经济支柱,然后释放出谈判信号,再利用中东特使跑一趟莫斯科,普京立马就“接招”了。
说白了,普京这次愿意提前会面,并不是主动,而是被动选择,是他在多重压力下不得不做的调整。而特朗普这边,则是趁势打出“我来设局,你来接”的战略节奏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场会谈绕开了北京——这在国际博弈中就是一个信号:中国不再是特朗普优先考虑的对话平台。哪怕中方原本可以通过9·3阅兵这样的外交场合营造一点“居中调停”的氛围,但现在看,特朗普压根没打算让中国参与这个游戏。
普京坐上谈判桌,不是强硬而是无奈
很多人印象中,普京一直是个强硬派,战斗民族的典型代表,西方制裁再多也不低头。但这一次,他的确有点“撑不住了”。
咱们先说战场,俄乌战争已经持续很久,虽然俄罗斯控制住了一部分东部地区,但要说“胜利”还远远没到那一步。乌克兰也没被彻底击垮,西方还在继续输血,尤其是特朗普最近突然加强了对乌军援,明面上说想谈判,暗地里却在“继续加码”。
再说经济,俄能源出口严重依赖印度、土耳其这些国家,但现在美国把印度拉出来“开刀”,制裁名义就是“你帮着俄罗斯卖油”,一来二去,印度也开始变得不太可靠。莫迪虽然嘴上不服气,动作却收敛了不少。
更要命的是,俄罗斯的外交空间正被一点点压缩。欧洲、北美对其封锁越来越紧,中国则基本保持中立,没有明确站边。而曾被认为是“战时盟友”的印度,如今也可能随时变脸。普京这时候要是不找条出路,接下来的局面将更加难堪。
于是,普京不得不调整策略。说白了,这次他之所以快速同意会晤,甚至同意放弃原定的“北京场”,就是想抢在彻底被动之前,看看能不能谈出点缓解压力的结果。
当然,坐上谈判桌不等于已经妥协,但这场“提前会谈”本身就已经是一次退让。尤其是普京明知道,地点如果定在北京,中国会从中受益,至少会在国际形象上捞到“协调者”角色,可现在,他宁可接受不在中国会面,也要赶紧跟特朗普谈。
这就说明,普京此时此刻更关心的是现实问题:能不能松动一下对俄制裁?能不能让能源出口多条活路?能不能在战场上换来一点时间和空间?
换句话说,他这次“低头”了,但不是心甘情愿,而是实在没路可走了。
而特朗普自然也知道这一点,所以这次的节奏基本都是美方主导。中东特使去一趟莫斯科,普京就立马答应提前会面,这种节奏明显就是美方在“牵着走”。
访华彻底无望,中国在大国博弈中尴尬?
原本外界一直有期待,说特朗普可能借着9·3阅兵之机来北京,一方面表现中美缓和,另一方面也可以顺带进行多边互动,尤其是拉上普京一起,三方或许可以营造一个“国际合作”的氛围。
但现在看,这样的剧本几乎已经不可能了。特朗普从头到尾都没确认会来中国,只是模糊回应,说“未来可能会访华”,一直没有具体时间和计划。这其实就是一种战术上的“模糊处理”——用模棱两可来制造不确定性。
而这次会谈直接提前,等于用行动打破了幻想。特朗普不是不来,而是压根没打算来。
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:中国,不是这场美俄对话的必要角色。
特朗普当前的战略优先级已经非常清晰了:第一,解决乌克兰危机,争取在连任初期打出一个外交“成绩单”;第二,围堵俄罗斯,尤其是在能源和外交上的“锁喉”;第三,对中国保持战略压力,尤其是在科技、军备、地缘问题上不松手。
在这个逻辑下,特朗普完全不需要借助中国平台来解决问题。更何况,一旦他此时访华,不仅会被误读为中美关系回暖,甚至可能让欧洲盟友误判美对俄政策是否“软化”。
所以,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,特朗普此时绕开北京、自己搞“特普会”,不仅是战术安排,更是一种战略表达:中美问题可以暂时搁置,但乌克兰问题必须马上处理,而且要处理得干净、明确。
从中国角度讲,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。过去几年里,中国一直试图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一定的“协调者”形象,尤其是在俄乌问题上保持了相对平衡的立场,不选边站队。
但问题是,在大国之间的现实博弈中,中立并不意味着被信任,有时候反而容易被边缘化。
这次“特普会”就是一次活生生的例子,中方没插上话,场地也不是自己地盘,甚至连围观的资格都被淡化了。
当然,这并不代表中国外交失败,而是提醒我们一个现实:全球格局正在快速重构,大国之间的对话与竞争正在重新洗牌。中国要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影响力,就必须正视这种新的局势,不只是被动等待,而是主动调整战略定位。
结语
“特普会”提前、不在中国举行,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行程变化,更像是一场国际格局中关键一环的重塑。普京的快速让步,暴露了俄罗斯在多边压力下的焦虑与被动;而特朗普的主动出击,则清晰展现了他对当前外交棋局的掌控力。
最值得中国警惕的,是自己在这场博弈中被有意无意地“排除在外”。面对国际大局的急剧演变,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:不管是不是“主角”,都必须保持战略主动权,否则很容易在关键时刻被架空、被动甚至边缘化。
未来的路怎么走配资界,还得看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应变力。而下一场变局,又会从哪里开始?
配多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门户官网首页 普京出手给非洲换将,瓦格纳被斩草除根,俄亲兵军团接棒上岗
- 下一篇:没有了